师说网:与其强制孩子玩手机,不如做好这几点!(父母必读)

上个月,杭州一位小男孩因为妈妈收走了她手机,一气之下直接出门跳河,一时成为网上槽点与笑点。手机的使用越来越向低龄学生渗透,有不少的家长担心智能手机会“绑架”孩子。确实,下到一些软萌萌的单机游戏上到塔防类王者荣耀,低龄学生玩家确实占据大量比例。记得师说网小编,又一次打王者荣耀被对面吊打加好友后,发现对方是个十一岁的小朋友。虽然游戏官方出台了一些防沉迷限制,但在孩子的机制对策下实在难当。师说网专业服务教育培训学校的学校管理系统,与大家一起分享:如何防止孩子成为“手机控”。


图片1.png


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总玩手机后会抢走或大声训斥,然而孩子可能就当下收敛。一转头的时间,他可能又悄悄躲在角落玩手机了。这种“强硬的手段”往往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,而且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,让孩子与家长产生对抗情绪。用这样的手段,极易造成孩子与家长沟通的隔阂。与其如此,不如与孩子共同参与,成为队友共同击败敌人通关。通过共同参与游戏加深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沟通。


事实上在当前小学生人手一部手机的潮流下,让孩子完全原理手机确实不太可能。就好比我们小时候爱看动画片一样。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技巧来缩短孩子玩手机的时间。


孩子玩手机,大多是因为手机游戏的吸引。游戏的即时反馈系统,让孩子很容易上瘾。这时,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建立丰富的兴趣爱好。让孩子不打游戏也能开开心心有成绩感。比如让孩子发展两项喜欢的运动,尽量让其他孩子共同参与。因为运动比赛的胜出,会让他有优越感和成就感。这里一点就需要效仿游戏的激励机制:即时反馈。孩子做得好,就告诉他好有所奖励;做得不好就需要告诉他不好有所惩罚。这种反馈机制时刻的提醒孩子所处的位置及发展的方向。当孩子在其他兴趣爱好丰富起来并从中获得乐趣时,其玩游戏的时间自然就缩短了。


图片2.png


其次,可以通过价值观念来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。因为孩子玩游戏是一个即时的反馈机制,而生活中的反馈周期却要长得多。比如练好画画、唱歌,至少要一年半载才可见得成效。当孩子沉迷于游戏体验时,会产生一个影响:变得短视。他愈加需要那些能立刻获取舒适感受的东西,而不屑于做那些长回报周期的事情。这时候家长观念的诱导就显得特别重要。要告诉孩子先苦后天,多做那些能获取持久快乐的事情,而不是效应短暂的。带孩子阅读一些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树立孩子的价值观,带孩子去看一些科技展览让孩子绘下梦想。这些观念的建立,将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。这种方式更像釜底抽薪,让孩子自觉的减少玩手机的时间。


适度游戏益脑,过度游戏伤身。孩子玩手机不能一棒子打死,它需要家长的一张一弛。师说学校管理系统认为,孩子应该在玩手机过程中合理安排时间,享受健康生活;注意自我保护,谨防上当受骗。